從 KIVA 到智慧物流機器人
自動導引車(AGV,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)技術的發展,與物流自動化的進步息息相關。其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 A牌2000年研發的 KIVA 頂升式機器人,並在專利到期後演變出多種不同型態的智慧物流機器人。本文將探討 AGV 的起源、技術演進,以及未來發展趨勢。
KIVA 頂升式機器人的誕生
AGV 技術的真正普及,起始於 A牌旗下的KIVA頂升式機器人系統。KIVA 是一種頂升式機器人,專門用於電商倉庫的貨物搬運。它能夠在倉儲環境中,自動移動至貨架底部,頂起貨架並將其運送至指定工作站,大幅提升倉儲效率。
KIVA 的出現徹底顛覆了傳統倉儲管理模式,讓「貨架到人」(Goods-to-Person, GTP)的概念成為現實,避免了工人來回走動揀貨的低效率問題。然而,由於 A牌於 2012 年收購KIVA頂升式機器人系統,並將其技術封閉,許多企業無法再直接取得 KIVA 機器人,進而促使全球各地的公司開始開發自有的頂升式機器人。
KIVA 專利到期,各國發展不同特色的頂升式機器人
隨著 KIVA 的專利到期,各國企業紛紛投入 AGV 的研發,並在 KIVA 的基礎上進行改良。例如,中國、美國、日本和歐洲的公司開始開發各具特色的頂升式機器人,並在不同領域(如電商倉儲、製造業和醫療物流)加以應用。雖然這些機器人在技術上有所突破,但在業界仍然普遍以「KIVA」來統稱這類頂升式 AGV。
AGV 的技術突破與多樣化發展
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,AGV 技術不斷演進,除了原本的 頂升式機器人,更衍生出 料箱式 和 棧板式 AGF(Automated Guided Forklift)機器人,拓展了 AGV 在物流領域的應用範圍:
-
料箱式機器人
- 在 KIVA 機構的基礎上,增加機械抓手,能夠夾取、搬運和堆疊料箱,適用於小型物品的自動化倉儲系統。
- 廣泛應用於電子產品、藥品與小型零件的存取管理。
-
棧板式 AGF(自動導引叉車)
- 由 KIVA 延伸而來,將機械結構升級為可搬運整個棧板,取代傳統人工叉車,提高倉儲與工廠物流效率。
- 在製造業、冷鏈物流和大型倉儲中心應用廣泛。
技術升級:從軌道導航到 SLAM 與 QR Code 引導
早期 AGV 需要依賴 磁條或軌道 進行固定路徑導航,靈活性較低,無法應對動態變化的倉儲環境。然而,隨著 人工智慧(AI)、視覺識別與無線通信技術 的進步,AGV 的導航技術大幅提升,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:
-
SLAM(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,即時定位與建圖)技術
- 透過 雷射(LiDAR)+ 深度攝影機 來感測環境,建立即時地圖,並自主規劃行進路徑。
- 可在動態環境中運作,無需事先布置軌道,提高靈活度。
-
QR Code 導航技術
- 在地面上鋪設 QR Code(快速回應圖碼),機器人透過攝像頭掃描 QR Code 獲取當前位置,並按照預設路徑行走。
- 部署成本較低,適用於標準化倉庫環境。
這些技術突破,使 AGV 具備更高的自主性、靈活性與智能化,能夠適應不同產業需求,進一步提升物流自動化效率。
未來發展趨勢
隨著 AI、5G、物聯網(IoT)技術的進步,AGV 未來的發展將更趨向於 智慧化與協作化,並可能呈現以下趨勢:
-
多機協作
- AGV 與機械手臂、倉儲管理系統(WMS)進行聯動,提高物流作業效率。
-
人機協作
- AGV 透過 AI 識別環境與人員行動,能夠更安全地與人類協同作業。
-
更高精度的 SLAM 技術
- 透過 3D 感測與 AI 強化導航能力,使機器人能夠在更複雜的環境中運作。
-
雲端與大數據整合
- AGV 能夠透過雲端進行即時數據分析與遠端監控,提高運營效率。
結語
AGV 產業從 Amazon KIVA 的發明,到全球企業的創新發展,已經歷了顯著的技術變革。如今,AGV 不僅僅侷限於頂升式機器人,而是發展出 料箱式、棧板式 AGF 等多種形態,並且在技術上也從軌道導航演進到 SLAM 與 QR Code 技術,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。未來,隨著 AI、5G、IoT 的應用擴展,AGV 的發展將更加智慧、靈活,進一步推動物流自動化革命。
*由於各行業及公司運營模式的差異,設備配置跟解決方案都有所不同。若需了解詳細的系統訂製內容,歡迎與我們聯繫討論。